was successfully added to your cart.

【塵光掠影.陳玉釭 】第21篇: 一個獨中華文老師的日常

或許有不少人會如此認為,教師是一種輕松的職業,只要工作半天,學校假期又多,陪孩子讀書有何難的。真是如此嗎?曾聽一位電臺節目主持人說過:我不是只在空中廣播那三或四個小時工作,節目結束後,就可下班了。我當了獨中華文老師三十多年,當你看完這篇書寫我日常教學生活的文章後,才來下定論好嗎?

我有七年的時間,是在下午班教初一初二華文及歷史,之後都教上午班,開始幾年還兼教初三歷史。後來都教四班高中華文,在我退休前三年,學校改為全日製。在剛改為全日製的那一年,是從早上七點半上課至下午四點半放學。有一位教師在會議上提到,他摸黑來學校上課,放學回到家時,已華燈初上了。如果老師的汽車是停放在校園內的,為了讓校車先行,老師要等到五點,才能開車離開校園回家。到了第二年就改為三點二十分放學了。

無論是教上午班或下午班,我每天要上四節或五節課。學校改為全日製後,只上五天課,因此每天要上五或六節課。我每周上課的節數是28節,因,最後兩年都是27節,因沒當班主任。從1999年開始,我教四班高三華文。只是到我退休前一年,特別安排我教一班高二華文,又是spm考試班,真是累死人了。現在我只談每天上課情形,日後會另寫一篇有關備新課的文章時,才來細談。我長時間只教四班高三華文,因此每天都要到這四班上課,每班在一周內,會有一或兩日在同一天內要上兩堂課的情形出現。雖我四班所教的課文是一樣的,但面對四班不同程度不同班風的學生,在教法上是會有些許的不同,連在教材上,也會有所增減。其實學生的各別差異是很大的,在教學的互動中,產生出的效果,也不一樣。我曾試過,在說同一笑話時,不同班級學生的反應落差是很大的:有一班我只說了一半,許多學生已笑到不行了;另一班則是當我把同一笑話說完了,只有幾位學生覺到很好笑,這是一個較極端的例子。

在我三十六年的教學生涯中,當我還是新手老師時,學生的素質都很不錯,我可專心在教學上,也會有幾個較頑皮的學生,偶爾會對我的教學造成一些小幹擾,大體上學生都會很認真的聽課寫筆記。成績也很不錯,A組學生有偶爾會有兩三位不及格,B組則有十位左右。在教學上是很順暢的,只要我課前的準備很充分,問題不大。即使是B組生,對老師教學也是會有所要求的。我剛開始時,沒什教學經驗,對所教學內容的理解也不深入,會有出現不順暢或講解不清楚的時候,因此曾看過幾位女生很不悅的表情。我發現這三十六年來學生的變化是很大的,在我教學生涯的第一個十年之後,才會發覺學生在學習態度上一些明顯的變化。接下是只要過五年,其間的差異就出現了,後來快到一兩年,就會有很大的不同了。

當網絡普及,智能手機出現後,有人認為只要兩年的間隔,青少年在思想上就會很大的不同。學生在網絡上可找到很多資料,不必非得從老師那裏取得,再加上網絡上有很多精彩的影視節目,資訊太多了,連他們現階段不該看的東西,已接觸了不少,再加上其他原因,使到今日學生的心思很散亂,因此在上課時,無法專心,連好班學生的專註力,有些也無法長久,十幾分鐘後,就開始渙散了。我後期的學生,有些學習態度欠佳,即使他上課時沒睡覺,也會放空,不知道老師在教些什麽,我是不允許學生在上課時趴著睡覺的。甚至有人在上課時,偷玩手機等。現在老師在上課時,會使用一些科技來輔助教學,如放視頻或ppt等,這還是無法與電玩相比。老師在教課時,除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外,還要設法讓學生能專註在他所教的內容上。老師在講解課文或一些理論時,是要費不少心思及精神,才能把一堂課給教好,又要趕課程進度,再加上有些學生會吵鬧,甚至趴著睡覺,教師要分神去處理的事很多,因此教學的過程是備受幹擾的,這樣又如何能順利地達成教學目標呢?現在的學生和以前很不一樣了,教師在教學上要多變化,讓學生有參與感,多一些師生互動,這是今後教師要努力的方向之一。我認為,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態度更為重要,學生要養成主動且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除此之外,批改作業占用了我很多時間。就以改學生大小楷作業為例,只是打勾並給予一個分數,一班近50個學生,也要用近一小時的時間才能完成。這是最簡單的作業,其他大小測驗,統一測驗及年中考及畢業考等更花時間,就以畢業考為例,四班考卷要用六天左右的時間來改完,這是很累人及傷神的。

在所有學生作業中,我認為最傷神及花時間的,是作文批改了。半年學生要寫四篇作文,每篇至少600個字,這是高中統考作文字數的要求。我規定自己,每周要改完一班學生的作文,即使那周沒其他考試或作業,還是會很趕。我用自己精神最好的時間來改作文。通常早上有空堂時,我都會到很安靜的圖書館去改作文,因我改作文時,精神是要非常專註才行,即使只是改兩三篇也好,積少成多。後來學校改為五天製,星期六學生來上聯課,我雖沒課,還是從早上八點來校改作文至12點,放學後辦公室會上鎖,如能改出十幾篇已很開心,星期天在家還是要改,只有在早上我精神好時,效率才會高。現在學生少閱讀,華文程度不比從前,他們作文時,既不認真又不用心,因此好的文章不多,分數又不能打低,真傷神。其實批改作文是一項良心工作,用5分鐘也能改完一篇,用20分鐘或更長時間來改也是一篇。記得我上教學法時,教授告訴我們,以盡量不更動學生的文句為佳,不然成了你在創作了。如果有些句子或在語法上出問題,就要幫他改。要是只找錯別字或用錯的標點符號,那就省事多了,還要給評語,又要分內容、文字及結構三項來給分真傷神。以前學生要把老師批改過的作文謄清一遍交上來當成一次書法作業,還要把每個錯字重寫十次,希望他們日後不要再寫錯。後來科主任把作文謄清,改為應用文範文抄寫,因為應用文在統考中占10分。經這樣改變後,又有多少學生會認真把我批改過的作文讀一遍呢?或許只看這篇作文得分多少罷了。

以前學生半年是要寫七篇作文,後來改為作文四篇,三篇是閱讀告報。老師選文章印給學生閱讀,然後寫600字的讀後感即可。老師只要略批,圈出錯別字,並在有問題句子下畫線,讓學生知道就行了。那時科主任會這樣的改動,是認為學生作文不好,是因為少閱讀好文章;另一方面可減輕老師的工作量。後來把每篇閱讀報告改成以兩篇文言文理解文或兩篇白話文理解文來取代。這樣學生在統考時,希望可以考取好成績。

除了批改作業之外,老師還要出考題。其實華文老師的工作量是很大的。現在還要催學生交作業,甚至還要打電話通知家長,這是我退休前幾年才出現的現象。有次我因跌傷,有一個月的病假,我在家中不停改,心想自己以前是如何改完這樣多的作文及考卷。我只有年底的一個多月長假,才能好好休息,其他的一個星期,或兩個星期學校假期,我也會早上去學校圖書館批改作文,下午則上上網。這是我長時間來所養成的習慣,在我退休後,忘了不必改作文了,這習慣就不應該存在了,要馬上改掉。

感到慶幸的是,在我教學的前二十年裏,大體上是很愉快的,且在教學上有很大的自由,且也受到尊重。當然那時也有較頑劣的學生出現過。當我是新手教師時所教的學生,至今還有人記得我,反而是最後幾年所教的學生,與我的關系較疏遠。

當你看完這篇文章後,還會覺得獨中華文老師的工作是輕松的嗎?我寫完這篇文章後,就把這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存放在文字裏,以前的點點滴滴會漸漸忘了,就把它留在往昔時光裏好了。

陳玉釭老師簡介:1970年峇株正修一小畢業,1973年華仁中學初中部畢業,1976年华仁中学高中部毕业。1982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社會工作組畢業,輔系中文。在獨中教華文三十多年,寬中初中華文及歷史老師、高中華文老師,2018年年底退休。
【塵光掠影.陳玉釭 】告別不是失去或將被遺忘。有些事,會化作微塵,在與光交匯之時,閃耀點點,溫暖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