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 successfully added to your cart.

【塵光掠影.陳玉釭 】第22篇: 感受孤獨

現在許多人要長時間待在家中工作或學習,這會給他們帶來諸多的不便。由於疫情的嚴峻,為了阻斷病毒的傳播鏈,宅在家中是最安全,也是最快的方法。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策安全。即使我非出門不可,也會選人少的時段去購物或辦事,遠離人群,這是新常態。但已一年多了,人們還是不習慣,畢竟人是群居的動物,這種自我隔離,和親友疏遠,在情感上是會產生不少問題的,孤獨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感受呢?這就因人而異了。

我剛退休時,經常是從早上十點多就外出,到下午五點左右才回到家,除了星期六及星期天,才較長時間留在家中。家是人們晚上回來休息及睡覺的地方,我在外面可見許多人,並完成很多事情。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生活的。我退休後,雖不必上班了,還是經常往外跑,生活本來就是這樣。

去年三月十八日大馬第一次推行行管令,人們還戲稱是多出一個新春年假。剛開始時,雖有很多限製,但對我來說,是還好,把家打掃一番,清掉一些東西,略為齊理了一下。在這期間也讀了幾本書,我平時花很多時間在網絡上了。我向來都是獨來獨往,一個人處理生活中的大小事物,已習慣了。可是要與人長時間隔離開來,這還是第一遭。幾個月前,在網上看了臺灣兩位作家談有關孤獨課題的視頻,我覺得很有意思,就把他們的談話給抄寫下來,在此與大家分享。蔣動:“…新冠肺炎發生時,是不是逼我們重新回到一個很純粹的個人,就是你不得不保持距離了,不能群聚之後,你有沒有機會,還是活得很豐富,跟自己對話,學會孤獨和自己在一起…”臺灣作家許常德則認為:“在一個越困難越受限製的時候,時代在轉彎,生活要慢下來,所有的限製有一個開啟,這個開啟是往內心去開啟。”聽了這兩位作家對現今人們生活的看法後,我有許多感觸。

現今我常常孤獨一個人宅在家中,雖非自願,但也不太敢外出。孤獨常給人們一些很負面的感受,尤其是在被逼的情況下。蔣勛認為:“要跟自己對話,學會孤獨。似乎現在是最佳時刻。這大流行病逼使我們非要靜下來不可,並重新去發現自己…”為什麽人們的生活步調要這樣急如此快呢?非如此忙碌不可嗎?這就是人們感受自己存在的價值嗎?

現在疫情非但不見好轉,由於變種病毒的出現,每日確診人數上升很快,病死人數也近百,這真是讓人非常擔憂。當有困難要去解決時,我們要更有耐心才行。尤其是現在,是時候讓我們好好反省反思自己過往的生活,是否有必要調整一下生活的步伐,放慢腳步,讓生話過得簡單一些呢?像許常德所說:“所有的限製有一個開啟,這開啟是要往內心去開啟。”我們要把外放的心給收回來。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麽?還有哪些心願未完成的呢?聽聽自己的心聲,對現今的生活是否滿意呢?有哪些方面可以提升及改變的嗎?可以好好沈澱一下,並審視一番,這幾十年的生活是怎樣過的,可有留下任何遺憾?。當一個人步入老年後,要讓自己生活得開心自在些。可是要如何與自己的心靈對話,這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可能許多人沒有這習慣,或許比較淺層次的自我理解,可以自己來,如是要深入內心的探索,可能要尋求專人的幫助或引導,其實這也是一門功課。

我最近聽了鄰國一個防疫提醒:“外出時要與人保持安全距離,不要群聚,也不要交流。”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但,這樣的生活太無趣了。長時間宅在家中,即使出外了,孤獨感還是緊緊相隨著。人是需要感情上的互動,更缺少不了心靈上的陪伴,對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由於子女生活非常忙碌,既要拼事業又要照顧年幼的孩子,能分給父母的時間已不多了。年老的父母,雖身邊有子女孫子相伴,但,經常是處在孤獨之中。我曾見過一位八十多歲老婦人,常在用過午餐後,就到超市消磨一下午,坐在椅子上,看著人來人往,雖是如此,也比他一個人在家中強多了。即使有其他人在家中,也是在忙自己的事,有時也會與她聊幾句。在用晚餐前,這位老太太才回家去。難道這只是一個特例嗎?

我退休後,深深感受到供老人活動的空間,並不是很多,總不能整天待在商場,或是在快餐店用餐,就在那裏坐一個下午。我曾與朋友談過此事。他說可開辦一個讓青年及老年人參加的活動中心,以收費的方式,提供一些活動場地及休閑空間,不時還可辦一些活動。讓老人有一個聚會活動的空間,與朋友相聚聊天,閱報下棋或上網等都行,讓年長者有一個感到舒適及自在的場所,如能這樣,樂齡者一定會生活得較開心。現在已步入一個老齡化的社會,讓曾為這社會及家庭付出者,有一個快樂的老年,這應該是一件不太難辦到的事罷。社會上的一些團體或組織,可曾想過為老年人留一些活動空間呢?還是老人就只能長時間留在家中?

因為疫情的關系,我們要長時間待在家中,除非必要才外出,並要盡快返回家中。梁文道說過:“人生在世就本質而言是孤獨而寂寞的。”我在年輕時,曾在一翻譯著作中,看過一位西方學者說過類似的話。他還接著說,因此要與人建立起良好關系。我認為,當一個人孤獨時,可利用它來反省審視自己的過往,沈澱一下這些年所積存下來的東西,並進行一些篩選,要留下些什麽?有那些是要舍棄的。給自己預留一個思考的空間。如長時間與親友隔離開來,這種生活也不太健康。疫情好轉後,我會出外逛逛,看看這些日子以來,外面的世界起了一些怎樣的變化,現在流行些什麽?這樣才不會與社會脫節。而且轉換一下環境,心情一定好許多,找親友聚聚,交換一些對事物的看法,最重要的是,加強情感上的互動,感受一下世間情的溫度,這樣日子會過得很愉快。也不要再像以前那樣,整天因為忙於工作及應酬,而迷失了自我。

陳玉釭老師簡介:1970年峇株正修一小畢業,1973年華仁中學初中部畢業,1976年华仁中学高中部毕业。1982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社會工作組畢業,輔系中文。在獨中教華文三十多年,寬中初中華文及歷史老師、高中華文老師,2018年年底退休。
【塵光掠影.陳玉釭 】告別不是失去或將被遺忘。有些事,會化作微塵,在與光交匯之時,閃耀點點,溫暖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