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 successfully added to your cart.

【塵光掠影.陳玉釭 】第24篇: 我愛紙質書

我從小就培養起閱讀的習慣。在這過程中,也得到許多快樂,且是我日常娛樂之一。當我還是個學生時,曾閱讀過一些書,它拓展了我的視野,因此累積了一些學識。這讓我對許多事物的理解,會較深入些,綜合能力也因此提升不少。出社會工作後,因忙碌而較少閱讀。其實當一個人要拿起一本書來閱讀時,是要具備一些條件的:首先要有時間,再來是要有閑情,並能靜下心來,專註於作者透過文字所要傳達出來的想思感情。我年輕時因忙於工作,只有在長假時,才能好好閱讀幾本書。

如今退休後,空閑時間多了,又不必為工作而操心忙碌了,理應可以閱讀更多書才是;但因眼力差了,已不能長時間對著書本了。真是歲月不饒人!年輕時可長時間對著紙質書,在作者文字的帶領下,通過想象與書中主角同悲共喜,在心靈上得到一些滿足,我也樂在其中。現在還是愛看書,只是時間不能長,要讓眼睛休息一下才行。

因為MCO的關系,學校不開放,且現在還要預約才能進去。我最後一次所借的書,是請前同事代還的。還好我有一些藏書可供閱讀。後來在校友的推薦下,我從網上閱讀一些免費的電子書。但,我還是喜歡翻閱紙質書的那種感覺。可以依著自己的理解及感受來決定閱讀的速度。我現在看的電子書,多是有聲書。雖然朗讀者的華語發音都很悅耳及標準。但有些多音多義字還是會發錯,且是以同樣的速度來播讀,這對我來說,是會造成一些不便的。其實有一些句子,是要多些時間來思考或欣賞的。當然是可以讓它停下,但當我在思索其含義時,接下來所播讀的文句,就沒聽進去。當我意識到這點時,已過了一大段了,也就算了,不想停下來了。應該是我還不太習慣這種閱讀方式,不能好好使用科技所帶給我的便利,可能其中有些功能,我不會善加利用。我是用手機來看電子書的。雖是有聲書,我還是會看屏幕上的文字。雖是如此,可是我還是會分神,有些段落一閃而過,這是我讀紙質書不會發生的事。有人可以一面駕車一面聽書。我是無法在同一時間內兼顧兩件事的,這樣對所聽到的字句,象印會不深刻。我最近會改為有些書是以聽為主,少看屏幕上的文字,只有在我不確定其意思時,才會看一下文字,這樣眼睛可以休息一下。還好前一陣子我常看的電子書改版了,把字體放得很大,其襯底是青色,因此閱讀起來會較舒服,這也是為了方便年長人士的一種設想罷,我使用起來有種很貼心的感覺。

閱讀紙質書時,我可以依自己理解文句的速度來進行,有些句子是要花多點時間來思考其意思,尤其是在閱讀一些思想性的書籍時,更是如此,這樣才會有收獲。有時我對一段文字要想很久,才能把握住其重點,還會用紅筆畫下重點,甚至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心得,前提是這本書是自己的。有些優美的文句或詩詞,是可以玩味再三的,來回多讀幾次,可以把這種美好的感覺存留久些,讓心靈上的喜悅或滿足可以長些。這也是一種較符合我性格的閱讀,是我的學習方式之一。在閱讀紙質書上,我有較多的自主權,而且手握書本翻閱的那感覺真好,且很有實在感,這也是我多年來所形成的一種習慣了,因此這是一種很享受的過程。

如我同時擁有同一著作的紙質書及電子書,我一定會選讀紙質書。不過我現在閱讀較多的是電子書,這樣說來不是矛盾嗎?因疫情的關系,我已一年多沒到圖書館借書了。可是我在網上可下載不少免費的電子書。它如同是一個大書庫,我從中可找到很多書籍,有許多是我平時少接觸作家的作品,因其中有書籍的簡介及推薦值,還有一些讀者的評語或感言,因此我選到及看了不少書:有些書是在本地書局難看到的,一些是我很少關註的作家作品或外文的翻譯作品等,還有一些專業論述的著作。現在即使可以網購,階格也不菲。近幾年來,學校圖書館所選購的多是中學生會借閱的書籍,在他們所新購入的新書中,已難找到我會借來看的書了。不過其中還有很多很不錯的舊藏書。

我每天平均會閱讀一個小時的電子書,是分三四段時間來閱讀,通常只看廿分鐘左右就休息一下,且是兩三本交替著讀,通常是小說配較理論性論述的著作,或長篇配短篇:一方面可以調劑一下;另一方面可以空出書架,下載別的書。我一年多下來,已閱讀440小時及35本電子書了,其中有蔣勛著《蔣勛說紅樓夢》八冊、白先勇著《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全套和楊照著《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九冊等,這些書是可買到紙質書,但價錢也不低,我是不會買來閱讀,現在紙質書都不便宜。

我還是會看紙質書,每天看一小段,日久有功,無論多厚的書,只要有毅力一定能看完。現在喜歡閱讀的人不多了,且多是選看財經、美食、健康養生、時尚美容、旅遊及網絡文學等,我認為,從讀閱中可學到很多東西,雖現在有很多名家簡介名著的視頻,或是專人的書籍導讀,但,我始終認為,唯有親自去閱讀,對這本書的印象或體會才會深刻,如有人從旁指導,這樣獲益會更大些,時代不斷在演變進步中,我們也要不停地學習,才不會落在人後。如果對許多事都不了解,這樣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一個人不斷翻炒舊東西,沒有一點新意,即使別人不煩,也會言語無味,更可怕的是,難跟上時代的變化,嚴重些可能會造成與他人溝通上的一些障礙。

陳玉釭老師簡介:1970年峇株正修一小畢業,1973年華仁中學初中部畢業,1976年华仁中学高中部毕业。1982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社會工作組畢業,輔系中文。在獨中教華文三十多年,寬中初中華文及歷史老師、高中華文老師,2018年年底退休。
【塵光掠影.陳玉釭 】告別不是失去或將被遺忘。有些事,會化作微塵,在與光交匯之時,閃耀點點,溫暖心房。